|
湖北佐菲亚环保装饰材料有限公司
联系人:王 先生 (经理) |
|
电 话:027-82663888 |
|
手 机:13545226130 |
|
|
|
|
|
中国有效化解钢铁产能过剩 提升钢结构绿色建筑比重 |
中国化解钢铁产能过剩的思路正在调整,多用市场化的积极通道,取代简单的禁与堵等消极办法。提升钢结构绿色建筑的比重,被认为是一个以上下游联动升级来化解钢铁产能过剩的积极途径。但钢结构研发及生产的宝钢集团等业内人士认为,新型城镇化——建筑业升级——钢结构用钢材品种优化——吸收钢铁过剩产能,这一个环环相扣的产业链理论上很美,实际操作上困难不少,还需要政府、社会的协同。
与发达国家相比,中国在钢结构绿色建筑上存在较大落差。在美国、日本等发达国家,钢结构用钢量已占到钢产量的30%以上,钢结构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40%以上。而在中国,目前年产钢已突破7亿吨,其中建筑用钢超过50%,但钢结构用钢不到6%,且钢结构建筑面积在总建筑面积中的比例不到5%。
40%与不足5%之间的巨大落差,反映出目前建筑业的现状。从高层和超高层公共建筑来看,东部地区基本已接受钢结构,中西部地区也在跟上。但在民用建筑这一方面,“大头”还是钢筋混凝土和砌体结构。
相关说,目前95%以上的建筑结构是钢筋混凝土和砌体结构,这是造成建筑能耗大的主要原因。钢筋混凝土和砌体结构的材料回收利用率低,这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,结构拆除后,主要的都是建筑垃圾,处理起来需要花费大量的费用。
钢结构建筑理论上的美不言而喻:在全生命周期内可限度地储备废钢资源,成为“矿业”,促进钢铁业的产能合理并实现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;钢结构建筑抗震性能优良,可减小地震中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,也可尽快形成临时避难场所,灾后重建的费用也较低;可工业化制作,施工周期短,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工期有保障。
但是,从现状来看,理论上的美还远远没有转化成实践上的美。
的钢结构民居建筑领域,与产业层面、社会层面和国家层面上的各种良好预期相比,发展的动力明显不足,发展的速度不是很快,存在一些根本性的瓶颈:
首先是成本问题。市场经济环境下,成本是位的。据测算,以往11层以上的钢结构建筑,每平方米的建筑成本与一般建筑相比,相差500元左右。目前,这个差距已缩小到200元。但是,这个成本劣势还是客观存在的。
还有一个比较品质的问题。钢结构建筑客观上成本比较高,相应的人们对其品质的期望值就比较高。如果每平方米多花200元钱,在建筑品质上没有明显的高出一头的优势,或在居住体验上没有特别的感觉,开发商和消费者都不会有太大的积极性。 |
|
|